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當智能網聯汽車化身為辦公室和家庭之外的“第三空間”,車載顯示就成了人與汽車之間溝通交互的“窗戶”。如今,智能化已成為汽車發展大趨勢,智能座艙對車載顯示提出新需求,AR HUD(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器)、車窗透明顯示、副駕及后座娛樂大屏等車載顯示創新應用不斷實現迭代和創新。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車載顯示面板總出貨量約為1.92億片。在新能源與智能座艙趨勢推動下,車載顯示屏需求穩步增長,預計2023年全球車載顯示面板出貨量將達到2億片,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提高至2.67億片。
各大廠商紛紛布局車載顯示
當人們在車內享受駕乘樂趣時,一塊塊輕薄高清的車載顯示屏成為人與車之間交互的橋梁;當智能網聯汽車在寬敞的道路上靈活行駛時,新型顯示為車輛靈敏感知功能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新型顯示讓汽車的智能屬性更加突出。
車載顯示是新型顯示領域很有前景的增量市場。賽迪研究院顯示領域首席研究員耿怡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各大廠商需要針對智能駕駛座艙應用量身打造與之適配的顯示屏,這對于整個顯示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契機和空間。
為搶占市場發展先機,當前眾多顯示領域的廠商紛紛發力車載顯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推出應用柔性 MOLED、Mini LED、BD CELL等高端顯示技術的產品,并廣泛應用于全新一代智能網聯汽車終端品牌;同時,依托a-Si、LTPS、Oxide等技術資源,京東方車載顯示業務布局持續完善,規模化及產品架構持續提升。根據第三方咨詢機構數據,2022年,京東方車載顯示出貨量保持全球第一。
京東方車載顯示
此外,京東方精電成都車載顯示基地已于2022年投產,該模組基地達產后年產車載顯示屏約1500萬片,能夠覆蓋5英寸至35英寸的液晶車載顯示模組,有助于持續擴大相關業務的競爭優勢。
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與數個汽車品牌合作研發推進定制化的OLED車載顯示產品,并與中國第一汽車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推進后續車載顯示量產應用。維信諾方面表示,公司將持續推出多尺寸、多形態、集成觸控等系列產品,將更多、更先進的AMOLED新型顯示技術應用于車載顯示領域。
2022世界顯示產業大會上,維信諾帶來了柔性AMOLED車載人機交互(HMI)一體化解決方案。該產品采用彎曲半徑3mm的AA bending無縫拼接,整體呈環抱式L形設計,順應車載顯示大屏化趨勢的同時,提升了主駕視覺體驗。該系統還能實現對車內三塊屏幕的同時驅動,為AMOLED車載顯示產品提供全新體驗。
近日,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Micro LED車載技術最新研發進度,展示了業界首款反射率低至4%的超低反透明Micro LED車載顯示屏,透過率達到65%以上。該公司表示,盡管Micro LED技術關注度較高,但成熟度和商業化仍需時間,公司已在柔性、高透明、拼接顯示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技術開發,并與國際頭部客戶在進行預研合作,合資投建的Micro LED產線也將車載列為重點應用產品,未來公司將積極跟進Micro LED車載技術發展應用。
在Mini LED車載技術方面,天馬微電子的Mini LED技術方案已實現了對車載大客戶的出貨,另有客戶新項目也會在今年陸續投產。在新產品上,該公司于上半年相繼發布AM Mini LED車載背光顯示技術方案、集成Mini LED等多項技術的DREAM車載顯示屏。
在車載屏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顯著進展的還有TCL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據了解,TCL華星已推出了47.5英寸曲面貫穿一體顯示車載顯示屏,迎合了車載顯示大屏化發展趨勢;采用了Mini LED技術解決光污染問題,實現局部控光,同時將傳感器集成到車載屏中,包括手勢傳感、觸控和振動馬達,能夠通過屏下攝像技術解決人臉識別、駕乘者監控等各種需求。
TCL華星的車載業務有望成為其在中尺寸領域的重要增長點。該公司CEO趙軍表示,公司在車載產品和技術方面做了很多創新和探索,包括更大的尺寸、更高的分辨率,還有顯示與觸控集成。此外,曲面、Mini LED等新的車載顯示技術產品也在進行開發和量化生產。
車載顯示技術“百花齊放”
隨著各大知名面板廠商紛紛加碼車載顯示,各種新技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秘書長胡春明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顯示技術的“百花齊放”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車載顯示市場的競爭者基本囊括了中、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主要顯示面板企業;另一方面,車載顯示技術基本囊括了新型顯示領域的主流技術,其中既包括TFT-LCD,也包括AMOLED,未來Micro LED也準備進入車載顯示市場。
在新型顯示技術的加持下,車載顯示應用正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群智咨詢車載顯示資深分析師陳自偉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車載顯示技術應用基本都是在面板技術基礎上進行集成創新,如防窺隱私屏設計、裸眼3D、觸摸反饋以及屏下攝像頭等功能的集成。隨著座艙內屏幕日漸增多,區域應用需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副駕駛娛樂屏幕采用防窺設計來減少對駕駛員安全視線的干擾;儀表顯示應用裸眼3D,在儀表或中控顯示集成屏下攝像頭等技術;日益成熟的AR顯示技術也有助于在車內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娛樂服務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人車交互的重要橋梁,車載顯示屏在3D地圖、車載影音、全景泊車影像等極具想象力的智慧場景中得到了普遍應用,一些車載顯示屏甚至可以實現視頻會議、遠程辦公、3D游戲等功能。武漢海微科技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汪楊剛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車載智能顯示屏不僅要符合當下主流顯示屏的高端化、大屏化、多屏化、聯屏化趨勢,還應該具有更加輕薄、智能、清晰等特點,從而實現多種功能于一身的最優顯示解決方案。
針對AMOLED、Mini LED、Micro LED等高端顯示產品,各大面板廠正不斷加快研發進度,以加快實現量產應用。在胡春明看來,這些新技術是車載顯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汽車被稱為是繼家庭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隨著汽車智能化發展,智能座艙對車載顯示提出了更多新需求。”胡春明對記者表示,要滿足這些新需求,僅靠現有的技術是不夠的,需要AMOLED、Mini/Micro LED等新技術為之賦能。
胡春明進一步表示,使用MiniLED背光技術的TFT-LCD顯示面板大幅提高了車載顯示的亮度和對比度,而AMOLED顯示面板則在提高車載顯示的柔性和色域方面表現卓越。
但他同時也指出,目前只有使用Mini LED背光技術的TFT-LCD顯示面板和AMOLED顯示面板已經在車載顯示領域得到了應用,Micro LED技術尚未在車載顯示領域實現量產應用。
“車載顯示的主要技術路線還是以AMOLED、Mini LED等顯示技術開發為主,其他創新技術在車載顯示領域的應用場景探索還處于初期階段,能否被市場接受并在車上形成規模還需要時間。”陳自偉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展望未來,車載顯示技術將進一步實現多元化發展。胡春明表示,AMOLED技術將繼續增加市場的滲透率;TFT-LCD技術將繼續升級,LTPS或氧化物背板將逐漸替代傳統非晶硅背板,Mini LED背光在車載顯示市場的滲透率也將顯著提高;Micro LED技術將實現量產并開始滲透進車載顯示市場。
“這些新技術將帶給客戶更多新體驗,比如增強現實的導航、透明的抬頭顯示、更加柔性及多形態的顯示效果等。”胡春明對記者說。
作者:張依依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