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客服號
微信訂閱號
全面提升數據價值
賦能業務提質增效
日前,德勤管理咨詢中國發布《2023技術趨勢》報告。在德勤第14份年度技術趨勢報告中,探討了交互、信息、計算等創新領域以及技術業務、網絡與信任、核心系統現代化等基礎領域的新興技術機遇,以及這些機遇帶來的影響。
通過研究、分析行業領軍企業的故事,報告討論了各行業、各地區當前的發展現狀,揭示了即將在未來18至24個月內發展為常態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并預測了這些趨勢在未來十年內的走向。
序言:未來簡史
IT的整個發展史就是交互、信息和計算這三大領域的持續演變史。IT未來也將繼續在這三大領域朝著明確方向邁進,最終走向彼端實現“簡單、全知和無限”。另外的三個領域——技術業務、網絡與信任以及核心系統現代化——表明:是業務推動著技術的演化,而非相反;現有系統和投資需要與開拓性創新充分結合,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實現業務運營的無縫協作。
綜上所述,這六大宏觀技術力量便是信息技術的主要支柱。
仰望星空:三大永恒技術領域
IT的發展史就是在“交互、信息和計算”這三大領域持續開拓性創新的歷史。
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等技術正促使元宇宙從專有技術轉變為企業工具,并可能就此打開新的商業模式。
過去一年里,企業對虛擬世界的投入力度加大,風險投資金額達到數百億美元。有分析師估計,到2024年,虛擬世界的市值將高達8000億美元。
盡管有關元宇宙的宣傳可能存在言過其實的情況,但領導者不應將其視作親身體驗的平價替代品,而是電子郵件、文字聊天和視頻通話的增強版。換言之,元宇宙應被視作更為沉浸式的互聯網,即“增強版互聯網”而不是“低配的現實”。
在未來幾年里,隨著企業圍繞“無限現實”構建出更多商業模式,虛擬界面可能會經歷從技術到娛樂設備再到工具的演變。為在新興市場分一杯羹,創新型企業可能會采取降低成本,提高顧客融入,開拓全新產品和服務等戰略。投資邊緣計算和AR/VR設備等技術可能存在風險,因此有目的、有戰略性地采用相關技術至關重要。
隨著人工智能工具日益標準化和商品化,很難有企業能夠通過設計出更好的算法而獲得真正的競爭收益。實際上,被人工智能賦能的企業的區別,在于在全流程中對人工智能的利用程度。
雖然人工智能的價值如今已毋庸置疑,但核心問題卻轉移到如何發揮人工智能的最大價值——歸根結底,這是員工與終端用戶對人工智能工具的信任問題。
企業和員工對其人工智能“同事”的信任程度將有可能對企業成功產生重要影響。如今,多數企業都表示自己是數據驅動型企業,許多企業甚至宣稱自己是人工智能企業。
有大量證據表明,在整個運營流程中普遍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比未使用的企業表現更佳:擁有人工智能戰略的企業比缺乏此類戰略的企業達成目標的可能性高1.7倍。
人們無法接受自己理解不了的事物。在過去10年,我們一直在嘗試讓機器更好地理解我們?,F在看來,未來10年的創新可能將更多圍繞如何幫助我們理解機器。
為簡化管理,一些企業正在轉向在其多云架構之上建立抽象和自動化層,提供統一集中的云控制面板。
采用多云戰略的企業在不斷增加,即使用多個云環境和供應商的組合服務。然而,雖然多云戰略至少理論上可以提供更專業的能力和更優的價格,但由于在不同專有平臺、服務和接口界面上混合操作較為復雜,設計應用和管理工作負載很有挑戰。
這意味著許多企業難以發揮云投資的所有價值,包括自助服務、廣泛的網絡訪問、敏捷彈性、資源池化以及服務計量等。為簡化多云管理,一些企業正在轉向位于其迅速發展的多云架構之上的抽象和自動化層。它們也被稱為超云、元云或天空計算。
盡管仍存在一些值得企業關注的問題,但在多云之上添加兼容層的概念正在興起。
腳踏實地:三大基礎技術力量
以技術業務、網絡與信任以及核心系統現代化為代表的現有系統和投資應與開拓性創新充分結合,在發展的同時實現各業務運營的無縫協作。
企業一直在爭奪有限的技術人才。與此相反,選拔、發掘和培養新人才才是長久之計。
去年,一眾企業為搶奪有限的技術人才資源彼此展開激烈競爭。然而,人才的技術能力每隔幾年便會過時,為眼前的需求招聘人才顯然不是長久之計。與其盲目爭奪稀缺資源,精明的領導者會更重視建立多元化的人才策略框架,以此選拔、發掘和培養技術人才。
企業應避免被所謂的正統IT觀念束縛,應把靈活性視作技術人才的最佳能力。通過構建技能型組織,開辟發現人才的新途徑,并為人才提供極具吸引力的體驗,企業自然能夠實現自己的人才目標。
長遠來看,應重視提升人才的人文素養,因為今天消耗了IT團隊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初級工作,未來可以由人工智能技術來完成。
身處信任危機不斷加重的環境,區塊鏈和Web3可以為“無信任”系統賦能,通過分散數據重建信任。
區塊鏈驅動的生態系統不僅是數字資產開發和貨幣化的關鍵,也是建立數字信任的關鍵。在不斷了解區塊鏈實用性的過程中,企業開始意識到,建立利益相關者的信任是其中主要的好處之一。
從日常企業應用到區塊鏈原生商業模式,去中心化的架構與生態系統實現了信用認證的去中介化,信用信息不再僅存于某一人或某一組織中,而是遍布于整個用戶群體。企業可以幫助重塑更加去中心化的互聯網——Web3,以此來加固其信用度,在Web3中,關于事實信息的唯一且不可篡改版本是基于公有鏈的。
面向未來,預計企業將有更多機會,重塑更加去中心化和透明化的互聯網,來提升它們在關鍵利益相關者心目中的信用度。被很多人稱作互聯網下一波浪潮的Web3基于公有鏈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幅未來圖景:再響亮的聲音也無法掩蓋唯一且不可篡改的真實數據記錄。
企業沒有徹底淘汰核心主機系統,而是開始尋找新的途徑,將核心主機系統與新興技術結合以拓展其功能。
多年來,企業一直通過核心現代化的“五化”措施賦予遺留系統新的生命力 , 即平臺化(replatform)、優化(remediate)、活化(revitalize)、替代化(replace)和成本減化(retrench),而且這些措施依然行之有效。相應措施中的一些新興內容則涉及創新型擴展,可為核心系統注入新的活力,拓展系統能力,滿足現代數字企業的需求。
得益于新興技術的應用,大型機的價值在未來幾年很可能會顯著增加。美國聯合市場研究機構(Allied Market Research)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大型機系統市場正在逐漸擴張,部分原因是物聯網(IoT)系統的日益普及使得企業產生數量龐大的數據,而將這些數據遷移到云端進行管理將會產生巨額的成本。
因此,從規模效益的角度,大型機可能更加適合。事實上,近70%的業務和技術高管預計,未來幾年,大型機的計算性能將有所提升,大型機系統在承載相應類型工作負載時的表現會因此更出色。
拓寬邊界:從信息技術到x技術
一直以來,“技術”對企業受眾而言常常是“信息技術”(IT)的簡稱。然而,企業IT以外的一組擴展技術已經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可以稱其為xTech。這些植根于形式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術研究領域,具備大量的專利和創業實踐、技術成熟和先進性、科研資金和政府撥款以及風險投資,吸引著最優秀、最聰穎的人才。
從學科對業務創新的影響力來看,德勤預計最終能與 IT相媲美的有以下六大新興技術領域:空間與航空工程;細胞與生物分子工程;大腦與神經系統應用及界面;氣候、可持續性與環境;自主精密機器人技術;電力、能源與電池技術。
來源:控制工程網
本文為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涉及侵權,請權利人與本站聯系,本站經核實后予以修改或刪除。
請完善以下信息,我們的顧問會在1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為您安排產品定制服務
評論